当前位置: 首页 > 资讯 > > 正文

“家门口学校”突然“失约”,学区划分起风波,涉及曲江浐灞!

来源: 四海为家001    时间: 2023-05-06 17:22:52

从学前教育开始,给孩子选一个好的幼儿园,让孩子从上学的第一步开始,能够就读“名幼儿园”,然后上小学、初中、高中都能就近入学“名校”,这似乎已经成为家庭投资孩子教育的“标配”,也让不少宝爸宝妈们劳心劳力还伤财。

但“痛并快乐着”,毕竟累也就一段时间, 要是孩子上学真出现什么问题,那可就是起步慢别家孩子一大截。


(资料图)

不过,随着西安“教育三年行动”、“教育事业发展规划”等多项支持教育配套、资源发展政策的实施和落地,西安的教育质量和水平,确实有了一定的进步,也缓解了部分重视孩子教育的家长们的“燃眉之急”。

就例如今年,根据计划,2023年秋季开学投入使用新建、扩建中小学、幼儿园26所,新增学位3.3万个。

随着今年诸多学校的投用,提升了区域教学质量和水平的同时,也让孩子可以晚起半小时,轻松享受家门口的教育。

但有欢喜也有愁, 原本心心念念今年能上的几所“家门口学校”,突然“失约”,让人简直头疼。

2023年入学计划有变?

#

一批学校投用“失约”

#

明明当初规划的学校招标都好了,却迟迟未见动静。今年就有一批这样“失约”的学校,原本计划2023年投入使用,但却计划有变。

丨曲江第二学校交付推迟,今年暂不投用。

曲江第二学校位于文化CBD中央景观街区中段,雁塔南路以西,丝路南街以北,是曲江第二个九年一贯制学校。

作为曲江的“大热门”学校,曲江第二学校建立之初就引发着颇多关注,尤其是周边的各小区,金辉世界城、华润悦府等业主,都盼着学校能够早日投用。

四海为家001,赞1

但根据最新消息,曲江第二学校南北教学楼虽已封顶,进入二次结构和外墙施工阶段。却因土地问题未解决,学校今年暂不投用,将延迟至2024年。

【题外话:根据最新官方回复,曲江千林郡小区学区属于航天基地管委会范围,故而无法划入曲江学区范围。虽然是久远话题,但还是要提醒大家在置业时,尤其是选择置业两个区交界处的楼盘时,尽可能要提前问清楚置业顾问楼盘所处区域位置,避免后续出现问题。】

丨浐灞第四学校原计划9月投用,但目前暂无动态。

浐灞第四学校位于浐灞生态区广运潭大道和欧亚四路交界处东北角。周边有万科悦湾、万科璞悦、远洋合能枫丹江屿等小区和在售的招商西安序。

在以上诸多楼盘前期销售过程中,我们也有了解到置业顾问介绍项目周边教育配套时,提到浐灞第四学校,并有2023年9月投用的计划。

从2021年年初开始,曲江第四学校就已经成功招标,并已经围挡开工,但目前所呈现出的状态来看,学校整体楼栋还未成型,还是工地状态。

5月2日,浐灞生态区管委会官方最新答复称:浐灞第四学校涉及项目用地范围调整以及整体建设方案调整,因此尚未开工建设,待项目调整完成后,将会积极采取相应措施,加快推进建设进度。

丨浐灞第六初级中学、第一高中计划2020年开始筹备,2023年暂无建设计划。

第六初级中学择址于浐灞生态区金茂七路以东,东三环以西;第一高级中学位于浐灞生态区金桥四路以北,金茂七路以西,广安路以南。

根据相关政策,浐灞第六初级中学和浐灞第一高级中学,计划2022年内启动项目建设。但从2022年开始至今,这两所学校仍未有开工现象。

目前根据浐灞生态区管委会官方回复,这两所学校2023年暂无建设计划,至于后期何时能够投用,一切还需等待官方更新的回复。

丨浐灞第五初级中学本计划2023年建成,但至今仍未开工。

浐灞第五初级中学位于浐灞生态区雁鸣一路以北、雁鸣三路以南,田马路以西。

2021年已经进行了招标工作,根据浐灞生态区官方信息显示, 该学校原计划列入2022年学校建设计划中,计划2023年建成,但目前仍未开工。

从浐灞生态区管委会官方输出的最新消息来看, 目前学校已经完成方案设计,正在进行建设前期的手续办理,但受到征地拆迁工作的影响,预计今年难以开展工程建设。

丨浐灞第十四小学预计2023年建成,但因建设用地问题无法施工。

位于长鸣路以东、浐河西路以西、月登阁路以南浐灞第五初级中学北面的浐灞第十四小学,在2021年开始筹备,2022年就已经列入浐灞生态区的建设计划中,预计2023年建成, 但因建设用地问题,无法实施工程建设,2023年无法按计划进行交付。

丨沣东新城第五初级中学已规划,但暂未列入2023年学校建设计划。

沣东新城第五初级中学位于自贸产业园片区,东临太安路、西临太平路、南临阿房北路、北临征和三路。

目前学校周边有保利和光尘樾、中南上悦城、国樾府等小区。

学校在2022年已完成了立项、规划、招标等前期工作。但目前仅处在前期规划中,暂未动工。

根据西咸新区管委会官方信息显示, 沣东新城第五初级中学目前暂未列入2023年西咸新区学校建设规划中,后续根据区域开发建设、征地拆迁情况等会统筹推进。

从官方的回复中不难发现,延期投用的学校之所以在建设过程或投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, 原因基本在于 用地建设问题影响、尚在规划之中以及区域内目前适龄儿童基数不足影响 等。

而在这些影响下, 很多学校虽然有计划,有建设,却很难落地,确实或多或少也对生活在周边的居民有一定的影响。

毕竟,原本为了孩子上学买了一套家门口就有学校的房, 到头来孩子临上学却发现学校还没盖好或延期投入使用,只能就近到一定距离外的学校入学,自然任谁看了都会头疼。

亦或者, 区域内小区众多,原本学校学位已经几近饱和,在新交付小区的需求增加以及适龄儿童的增多下,自然更需要新学校来缓解压力 。

家门口学校“失约”

#

有何影响?

#

回到楼市,学校的暂缓开工,并不简简单单的代表着区域教育配套资源的缺少,更需注意后续所带来的潜在影响。

一方面, 短期内周边教育配套薄弱,不仅直接影响着区域楼盘二手房价,也将间接影响楼盘业主自住率、周边配套的完善度,也进一步弱化区域价值,也会造成价值的小幅缺陷。

另一方面, 区域内多个学校暂缓开工,也将整体影响到区域整体价值预期和兑现度,更会让置业者在选择区域时的信心开始动摇,也进一步对于区域发展有所不利。

此外,因区域学校暂缓开工,很可能也会造成 学区划分为了满足区域内适龄儿童入学而出现过渡调整 ,特别是在教育资源本就不多的区域, 是否会影响其他学区本身基本固定的楼盘?

而这样的事情,自然也是我们谁都不愿看到的。

虽属个别案例, 但我们也期望后续区域相关部门能加快相关手续的监督、办理,加快学校修建和落地进度,让孩子能够尽早入学“家门口的学校”。

但需要注意一点,个例的影响,并不能直接否定西安近几年的教育发展。

特别是在资源配备上, “基础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”、“名校+”、“名师+”、“民转公”以及“十四五期间2000所学校新建、改扩建” 等等确实是西安对于优质教育资源过度集中化的破题。

而作为与教育有最紧密连接的“行业”- 楼市 , 优质学校的规划、建成和落地,不仅仅影响的是子女受教育的问题,更直接影响到二手房的价值。

对于绝大多数的朋友来说,看中学区房,无非两个原因:

① 名校优质教育资源+良好学习氛围+孩子上学近;

② 学区房优秀的领涨性、抗跌性以及流通性。

尤其是第二条, 已经成为不少朋友置业的主要逻辑。毕竟无论是拿来自住还是后期增值、抗跌以及出手流通,都是非常值得入手。

而且优质教育资源所带来的, 除了教育利好外,周边小区入住率、配套的完善度等多方面更优质,更易于在后续升值保值能力上出众。在入住后这样的体验会更加明显,也为后期入住体验带来不一样的感觉。

从以往的经验来看,每一年学区房的价格上浮阶段基本保持在5-8月,主要因为这个期间“学区划分+中高考”的结束,名列前茅的学校周边学区房带看、咨询和成交会有明显的增加。

但在现如今, 新一轮楼市置业周期环境下,置业更倾向自住+教育资源铺平化+教师轮岗制度的当下, 学区房的价值,是否还值得我们优先看重?

我们认为, 从短期来看,甚至未来10年,优质学区房依然可以是大多数购房者的首选。

一方面, 核心城市的人口吸引力以及二胎政策依然不断提供着新需求 ;另一方面短期内优质教育资源依然短缺,并 不会瞬间保持平均,再加上家长过度迷信名校,优质学区房在短期内依然是有充足的需求,增值保值能力依然不错。

但从长期来看, 随着教育资源的不断配平,市场需求不再倾向于稀缺教育资源时,学区房概念确实是会减弱,对于房产的保值增值能力也只是锦上添花的作用。

特别需要注意的是, 目前西安只是初步实施“教育轮岗制度”,并没有配套使用“大学区”政策,而一旦大学区政策落地,对于学区的随机性增加下,学区房的概念将会进一步减弱 ,接下来学区房的持有收益或会大打折扣。

因此,在后续置业下,我们的建议是:

① 理性入手优质学区房,不必盲目追高,尤其是老破小二手房或高杠杆置业。 一定要理清自身需求和可承压能力,避免断供影响;

② 尽可能关注 已落地学校资源或有明确规划、手续齐全的学校配套,避免后续出现“难产”问题 ;

③ 对于二手学区房置业来说, 不着急置业的朋友,可以避过目前高峰期,待年底市场恢复理性后关注,也许会有一个不错的价格。平时保持关注,觉得价格合适,也可以及时入手,避免错过良机。

④ 尽可能 多线关注 , 不必将置业与教育单一捆绑,多关注综合配套更完善的住宅,其所带来的潜在价值 (交通、商业、产业、生态) , 为后续保值增值能力,增加支撑。

对于学区房未来价值

你认为走势会如何呢?

X 关闭

最近更新

推荐内容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2 卫浴头条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沪ICP备2022005074号-20   联系邮箱:58 55 97 3@qq.com